#设计模式,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力量?

过去,人们对软件工程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前端就是页面,和软件是两回事儿。随着前端应用复杂度的日新月异,如今的前端应用也妥妥地成为了软件思想的一种载体,而前端工程师,也被要求在掌握多重专业技能之余,具备最基本的软件理论知识。

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样,你就能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该方案而不必做重复劳动。

设计模式是“拿来主义”在软件领域的贯彻实践。和很多人的主观臆断相反,设计模式不是一堆空空如也、晦涩鸡肋的理论,它是一套现成的工具 —— 就好像你想要做饭的时候,会拿起厨具直接烹饪,而不会自己去铸一口锅、磨一把菜刀一样。

#SOLID设计原则

NoneBashCSSCC#GoHTMLObjective-CJavaJavaScriptJSONPerlPHPPowershellPythonRubyRustSQLTypeScriptYAMLCopy

"SOLID" 是由罗伯特·C·马丁在 21 世纪早期引入的记忆术首字母缩略字,指代了面向对象编程和面向对象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

设计原则是设计模式的指导理论,它可以帮助我们规避不良的软件设计。SOLID 指代的五个基本原则分别是:

  • 单一功能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 开放封闭原则(Opened Closed Principle)
  • 里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 依赖反转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在 JavaScript 设计模式中,主要用到的设计模式基本都围绕 “单一功能” 和 “开放封闭” 这两个原则来展开。

#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封装变化

设计模式出现的背景,是软件设计的复杂度日益飙升。软件设计越来越复杂的“罪魁祸首”,就是变化

在实际开发中,不发生变化的代码可以说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将这个变化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 将变与不变分离,确保变化的部分灵活、不变的部分稳定

这个过程,就叫“封装变化”;这样的代码,就是我们所谓的“健壮”的代码,它可以经得起变化的考验。而设计模式出现的意义,就是帮我们写出这样的代码。

#设计模式中的“术”

所谓“术”,其实就是指二十年前 GOF 提出的最经典的23种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这本书,阐述了设计模式领域的开创性成果。在这本书中,将23种设计模式按照“创建型”、“行为型”和“结构型”进行划分:

img

设计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封装变化”。无论是创建型、结构型还是行为型,这些具体的设计模式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封装不同类型的变化 —— 创建型模式封装了创建对象过程中的变化,比如工厂模式,它做的事情就是将创建对象的过程抽离;

结构型模式封装的是对象之间组合方式的变化,目的在于灵活地表达对象间的配合与依赖关系;

而行为型模式则将是对象千变万化的行为进行抽离,确保我们能够更安全、更方便地对行为进行更改。

封装变化,封装的正是软件中那些不稳定的要素,它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行为 —— 提前抽离了变化,就为后续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在变化到来的时候从容不迫。

#举例

#简单工厂模式

NoneBashCSSCC#GoHTMLObjective-CJavaJavaScriptJSONPerlPHPPowershellPythonRubyRustSQLTypeScriptYAMLCopy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Pattern):专门定义一个类(工厂类)来负责创建其他类的实例。
可以根据创建方法的参数来返回不同类的实例,被创建的实例通常都具有共同的父类。

NoneBashCSSCC#GoHTMLObjective-CJavaJavaScriptJSONPerlPHPPowershellPythonRubyRustSQLTypeScriptYAMLCopy

function User(name , age, career, work)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career = career 
    this.work = work
}

function Factory(name, age, career) {
    let work
    switch(career) {
        case 'coder':
            work =  ['写代码','写系分', '修Bug'] 
            break
        case 'product manager':
            work = ['订会议室', '写PRD', '催更']
            break
        case 'boss':
            work = ['喝茶', '看报', '见客户']
        case 'xxx':
            // 其它工种的职责分配
            ...
            
    return new User(name, age, career, work)
}

优点:

  • 使用者只需要给工厂类传入一个正确的约定好的参数,就可以获取你所需要的对象,而不需要知道其创建细节,一定程度上减少系统的耦合。
  • 客户端无须知道所创建的具体产品类的类名,只需要知道具体产品类所对应的参数即可,减少开发者的记忆成本。

缺点:

  • 如果业务上添加新产品的话,就需要修改工厂类原有的判断逻辑,这其实是违背了开闭原则的。
  • 在产品类型较多时,有可能造成工厂逻辑过于复杂。所以简单工厂模式比较适合产品种类比较少而且增多的概率很低的情况。

#单例模式

NoneBashCSSCC#GoHTMLObjective-CJavaJavaScriptJSONPerlPHPPowershellPythonRubyRustSQLTypeScriptYAMLCopy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单例模式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剧访问点。

class SingleDog {
    show() {
        console.log('我是一个单例对象')
    }
    static getInstance() {
        // 判断是否已经new过1个实例
        if (!SingleDog.instance) {
            // 若这个唯一的实例不存在,那么先创建它
            SingleDog.instance = new SingleDog()
        }
        // 如果这个唯一的实例已经存在,则直接返回
        return SingleDog.instance
    }
}

const s1 = SingleDog.getInstance()
const s2 = SingleDog.getInstance()

// true
s1 === s2

优点:

  • 提供了对唯一实例的受控访问。因为单例类封装了它的唯一实例,所以它可以严格控制客户怎样以及何时访问它。
  • 因为该类在系统内存中只存在一个对象,所以可以节约系统资源。

缺点:

  • 由于单例模式中没有抽象层,因此单例类很难进行扩展。
  • 对于有垃圾回收系统的语言 Java,C# 来说,如果对象长时间不被利用,则可能会被回收。那么如果这个单例持有一些数据的话,在回收后重新实例化时就不复存在了。

#装饰器模式

NoneBashCSSCC#GoHTMLObjective-CJavaJavaScriptJSONPerlPHPPowershellPythonRubyRustSQLTypeScriptYAMLCopy

装饰模式(Decorator Pattern) :不改变原有对象的前提下,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一些额外的功能。

// 装饰器函数,它的第一个参数是目标类
function classDecorator(target) {
    target.hasDecorator = true
  	return target
}

// 将装饰器“安装”到Button类上
@classDecorator
class Button {
    // Button类的相关逻辑
}

// 验证装饰器是否生效
console.log('Button 是否被装饰了:', Button.hasDecorator)

优点:

  • 比继承更加灵活:不同于在编译期起作用的继承;装饰者模式可以在运行时扩展一个对象的功能。另外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在运行时选择不同的装饰器,从而实现不同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效果。
  • 符合“开闭原则”:装饰者和被装饰者可以独立变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装饰类,在使用时再对其进行组合,原有代码无须改变。

缺点:

  • 装饰者模式需要创建一些具体装饰类,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观察者模式

NoneBashCSSCC#GoHTMLObjective-CJavaJavaScriptJSONPerlPHPPowershellPythonRubyRustSQLTypeScriptYAMLCopy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其相关
依赖对象皆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观察者模式的别名包括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
(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 定义一个具体的需求文档(prd)发布类
class PrdPublisher {
    constructor() {
        super()
        // 初始化需求文档
        this.prdState = null
        // 订阅者 目前为空
        this.observers = []
        console.log('PrdPublisher created')
    }
    // 增加订阅者
    add(observer) {
        console.log('Publisher.add invoked')
        this.observers.push(observer)
    }
    // 移除订阅者
    remove(observer) {
        console.log('Publisher.remove invoked')
        this.observers.forEach((item, i) => {
          if (item === observer) {
            this.observers.splice(i, 1)
          }
        })
    }
    
    // 通知所有订阅者
    notify() {
        console.log('Publisher.notify invoked')
        this.observers.forEach((observer) => {
          observer.update(this)
        })
     }
    
    // 该方法用于获取当前的prdState
    getState() {
        console.log('PrdPublisher.getState invoked')
        return this.prdState
    }
    
    // 该方法用于改变prdState的值
    setState(state) {
        console.log('PrdPublisher.setState invoked')
        // prd的值发生改变
        this.prdState = state
        // 需求文档变更,立刻通知所有开发者
        this.notify()
    }
}

// 定义订阅者类,开发者接收需求文档
class DeveloperObserver {
    constructor() {
        super()
        // 需求文档一开始还不存在,prd初始为空对象
        this.prdState = {}
        console.log('DeveloperObserver created')
    }
    
    // update
    update(publisher) {
        console.log('DeveloperObserver.update invoked')
        // 更新需求文档
        this.prdState = publisher.getState()
        // 调用工作函数
        this.work()
    }
    
    // work方法,一个专门搬砖的方法
    work() {
        // 获取需求文档
        const prd = this.prdState
        // 开始基于需求文档提供的信息搬砖。。。
        ...
        console.log('996 begins...')
    }
}


// 创建订阅者
const developerA = new DeveloperObserver()
const developerB = new DeveloperObserver()
const manager = new PrdPublisher()
// 需求文档
const prd = {...}
manager.add(developerA)
manager.add(developerB)
// 产品发布需求文档
manager.setState(prd)

优点:

  • 观察者模式可以实现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定义了稳定的消息更新传递机制,并抽象了更新接口,使得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示层充当具体观察者角色。
  • 观察者模式在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一个抽象的耦合。观察目标只需要维持一个抽象观察者的集合,无须了解其具体观察者。由于观察目标和观察者没有紧密地耦合在一起,因此它们可以属于不同的抽象化层次。
  • 观察者模式支持广播通信,观察目标会向所有已注册的观察者对象发送通知,简化了一对多系统设计的难度。
  • 观察者模式满足“开闭原则”的要求,增加新的具体观察者无须修改原有系统代码,在具体观察者与观察目标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增加新的观察目标也很方便。

缺点:

  • 如果一个观察目标对象有很多直接和间接观察者,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 如果在观察者和观察目标之间存在循环依赖,观察目标会触发它们之间进行循环调用,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 观察者模式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仅仅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and so on…

#总结

设计模式无处不在。效能创新中心-赵文娣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